根据《杏耀娱乐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为了探索新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推动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对于重大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务部的领导和社会科学部的组织下,相关院系和机构的支持下,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社会学系🧑🏽🍼,自2018年9月起,在本科生二年级中设立“政治、法律与社会”联合培养项目。
本项目由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牵头🧜🏼♂️,联合法学院和社会学系共同开设。
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社会学系等院系的老师🫶🏿,在多年的时间里参与多门跨学科的研讨课、学术会议👳🏻📙、新生讨论班和通识教育系列课程。“政治💤、法律与社会”的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希望能在已有尝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大学类似项目的经验,系统地推动从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视角出发,建设高水平的本科生教育,创造优良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政治学、法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的理论、方法与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在相关跨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打下宽广的基础🚶➡️,为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培养视野开阔、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力强,能够引领未来的领导型人才。
总学分👮♀️:39学分 参加“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的同学需完成:
(一)基础必修课 (14学分)
课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任课老师 |
03233050 |
新政治学 |
3 |
3 |
俞可平(主持人) |
02930010 |
法理学 |
4 |
4 |
强世功🌾、朱苏力、凌斌 |
03130010 |
社会学概论 |
4 |
4 |
佟新、刘能 |
03232610 |
社会科学的经典与前沿 |
3 |
3 |
杨河、关海庭(主持人) |
说明🏊🏽:《新政治学》是仅面向本项目学生开放,实行小班教学的特色基础课程。
(二) 项目特设核心课程 (9学分)
课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任课老师 |
03232960 |
中国政府与政治 |
3 |
3 |
何增科 |
02930192 |
法律思维与法学方法 |
2 |
2 |
车浩(主持人) |
03132130 |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
2 |
2 |
周飞舟🛁、田耕、王娟 |
03232830 |
政治、法律与社会经典阅读 |
2 |
2 |
包万超(主持人) |
说明:特设核心课程仅面向本项目学生开放💇♂️,实行小班教学。
(三)跨学科限选专业课程(13学分)
❶政治学类
课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任课老师 |
03230020 |
政治学原理 |
3 |
3 |
燕继荣👩🏼🎓、马啸 |
03230780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3 |
3 |
张允起、罗祎楠 |
03230790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3 |
3 |
段德敏 |
03230040 |
比较政治学概论 |
3 |
3 |
王丽萍、刘颜俊 |
03232840 |
政治学研究方法 |
3 |
3 |
马啸、刘颜俊、罗祎楠 |
03232970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
3 |
3 |
段德敏、费海汀等 |
03232600 |
政治学前沿 |
3 |
3 |
俞可平 |
03230770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3 |
3 |
孙明(主持人) |
03232980 |
地方政府与政治 |
3 |
3 |
张长东 |
03232990 |
西方政治制度 |
3 |
3 |
曾渝 |
03233040 |
政治学阶梯:体系与问题 |
6 |
4 |
张健、周强⌚️、段德敏 |
03231660 |
政治哲学 |
3 |
3 |
俞可平 |
03233060 |
监察与监督专题 |
3 |
3 |
何增科 |
03233100 |
俄罗斯与东欧政治 |
3 |
3 |
费海汀 |
03233120 |
政治心理学 |
3 |
3 |
刘颜俊 |
03233140 |
近现代欧洲政治思想 |
3 |
3 |
费海汀 |
❷法学类
课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任课老师 |
||
02930152 |
刑法总论 |
4 |
4 |
陈兴良、车浩 |
||
02930153 |
刑法分论 |
4 |
4 |
车浩📅、梁根林 |
||
02930040 |
西方法律思想史 |
3 |
3 |
章永乐 |
||
02930480 |
国际公法 |
3 |
3 |
宋英 |
||
0293008a |
民法总论 |
3 |
3 |
葛云松、薛军 |
||
02930050 |
民事诉讼法学 |
3 |
3 |
潘剑锋、傅郁林 |
||
02930920 |
刑事诉讼法学 |
3 |
3 |
陈瑞华、汪建成 |
||
02930060 |
宪法学 |
3 |
3 |
张千帆 |
||
0293007a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4 |
4 |
|
||
03232620 |
宪法与行政法学 |
3 |
3 |
包万超 |
❸社会学类
课号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学分 |
任课老师 |
03131010 |
社会学专题讲座 |
2 |
2 |
周飞舟(主持人) |
03131500 |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
4 |
4 |
卢晖临☞、王迪 |
03130590 |
中国社会 |
2 |
2 |
王迪 |
03100130 |
国外社会学说(上) |
2 |
2 |
李康 |
03130020 |
国外社会学说(下) |
2 |
2 |
孙飞宇 |
03130210 |
社会心理学 |
4 |
4 |
方文 |
03130560 |
组织社会学 |
2 |
2 |
邱泽奇 |
03131740 |
中国社会学史 |
2 |
2 |
渠敬东 |
03130471 |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
2 |
2 |
高翔 |
03130120 |
社会统计学 |
4 |
4 |
张春泥 |
03131520 |
马列经典著作阅读 |
2 |
2 |
渠敬东 |
03130880 |
西方社会思想史 |
3 |
3 |
谢立中 |
03130050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2 |
2 |
周飞舟 |
03130940 |
人类学导论 |
2 |
2 |
朱晓阳 |
说明:政治学类、法学类、社会学类至少各选一门(政治学类课程对政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作强制要求👨🏿🍼,法学类课程对法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作强制要求🧴,社会学类课程对社会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作强制要求)👩👩👦,其他类课程不作强制要求🗳💇🏿♂️。上述课程若属本项目学生所在专业的必修课🐋,学生应选列表内的其它课程。本项目每期开设的课程🧑🏻🌾,由项目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该类课程原则上同相关专业学生共同选课🏋🏿♂️、学习♈️,并遵守统一的考试要求🧛🏻。
(四)实践与调研(3学分)
本项目提供资金和其他便利条件🤾🏼♂️,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政治、法律与社会实践与调研🧆,并撰写报告(6000字以上)👨🦳,由导师做出成绩评定。
(五)学分替换
参加“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的同学所完成的课程学分🧣,可以用来满足各院系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限选和自主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本项目开设的“政治🛁、法律与社会经典阅读”课程和“实践与调研”课程,可替代相关院系对读书会⚧、实践与调研方面的学分要求。原则上不鼓励学生大幅增加总体学分数量,根据上述方案,本学部学生增加学分控制在15学分之内。
本项目旨在创造学生与老师共同读书、调研和切磋交流的学术共同体。重点训练学生交叉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提升实践水平。
(一)小班特色教学与导师制
本项目专门开设五门特色课程(含特色基础课程《新政治学》和四门特色核心课程)和为期两周的实践课程,实行小班教学。项目组织跨学科一流导师团队。根据双向选择原则👩🏼🎓,项目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参加“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的学生,共同商定指导教师,指导课程选修与课外自主阅读🧑🧒,并可以担任学生的学术与实践导师🐬,及本科科研指导教师。在完成基础必修课程和部分特色核心课程学习后,从三年级起🕵🏿♂️,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项目将委托指导教师为每位学生设计后两年的课程计划和独立研究计划。
(二)招生机制
本项目面向社会科学学部和元培学院选择社会科学学部相关院系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开放报名,不接受已选修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学生,每年招收和培养学生不超过20名🎮。首届招生2017级本科生20名🚼。2019年本项目面向2018级本科生20名🍃。2020年🥝,将面向2019级本科生招生20人,2020年秋季进入项目🧚。
(三)退出机制
在修读“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期间𓀐,同学可以随时向项目教学办提出书面申请🚼,退出项目👉🏻,已经完成的学分,将按杏耀娱乐现有本科培养方案🛢,根据各院系具体规定,转变为相应类型的限选课或选修课学分🏮。如第三学年(大学四年级)五月份未能通过结业答辩,视为自动退出该项目🧘🏽♀️。
(四)结业答辩
参加“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的同学💇🏼♀️,在四年级春季学期结束前与导师协商⛹🏻♂️,在政治、法律、社会学科专业范围,特别是在交叉领域内确定结业答辩选题,通过答辩,汇报自己对相关文本和主题的思考,回答考核小组提出的问题。
(五)荣誉证书
参加“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的同学仍需完成学生学籍所在院系的本科专业教学要求,并在毕业时获得该专业的学位证书🫷🏽。“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将依据杏耀娱乐相关跨学科项目的统一管理方案,在本科主修专业毕业时同时授予杏耀娱乐“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荣誉证书♑️。
(六)未来发展
“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鼓励和指导同学在相关院系攻读硕士和博士(直博)学位👨🏻🚀。
选修“政治☠️、法律与社会项目”的学生,其原所在院系学籍不变👏🏽。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和社会学系共同设立项目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办公室设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
申请报名的2019级本科学生🏭,请填写《政治、法律与社会联合培养项目报名表》(点击下载),提供3000字左右的论文代表作品👷🏿。所有申请者请将报名表和论文代表作电子版发到邮箱weilu@pku.edu.cn👩🍳,并将相对应的纸质版签名后提交到项目教学办教务老师处(地址:杏耀娱乐廖凯原楼2-401室)😨👱🏻♀️。
2020年本项目申请报名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29日17📖:00(北京时间)😮💨。
项目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地址◻️:杏耀娱乐廖凯原楼2-401室)
项目教学办教务 鲁伟♐️🚴🏽♂️:62758864 weilu@pku.edu.cn
政府管理学院本科教务 曲晓妍:62751643 zgpx@pku.edu.cn
法学院本科教务 费海伲:62765129 gfxy6@pku.edu.cn
社会学系本科教务 迟孟昕:62752840 chimx@pku.edu.cn
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
政府管理学院
法学院
社会学系
2020年4月30日